為什么店鋪來源/商品來源里面各流量來源的訪客數累加起來比店鋪整體訪客數大?
這是正常的,如果一個訪客分別通過搜索或者買家后臺進入您的店鋪,搜索和買家后臺的訪客數都會加1。
為什么數據縱橫與生意參謀的人均瀏覽量、平均停留時長不一致?
這兩個指標,生意參謀是整體除以整體,更準。數據縱橫是取平均值,數據精度會有丟失。
實時數據為什么和歷史數據不一致?
由于匯率問題,且實時數據的流量反作弊手段與歷史數據不一樣,所以實時數據會與歷史數據有誤差。
為什么按收貨國家/地區分布的總的物流單量數據和按商品、服務商分布總單量對不上?總是偏少?
因為按收貨地國家/地區分布的訂單數據,是按照父訂單進行統計的,而另外兩個維度(商品品類、服務商)的分布數據是按照子訂單進行統計的。所以,按父訂單統計的單量常常少于按子訂單統計的單量。
首頁同行同層是怎么計算的?
相同主營二級類目相同層級。層級按照店鋪最近30天的支付金額來劃分。生意參謀的層級劃分邏輯與數據縱橫不一樣,比數據縱橫更合理。生意參謀分為五個層級,按照近30天支付金額排序后,按照商家數量占比來劃分,第一層級0-40%,第二層級40%-60%,第三層級60%-80%,第四層級80-95%,第五層級95%-100%。后續生意參謀會將商家所在的層級顯示出來。
為什么實時播報的實時商品排行只展示TOP500的數據,且不能對指標進行手動排序?
為了提供更穩定的實時數據,生意參謀提供支付榜、訪客榜 TOPO500的商品,要查看實時的其他商品分析,可以到【單品分析】菜單搜索查看。在單品分析可以看到實時商品的核心指標與趨勢圖。
為什么搜索分析-零少詞頁面會顯示數據為空?
搜索分析-零少詞有個篩選條件叫「商品結果數范圍」,是展示某個搜索詞下面的商品數量,默認展示73-108這個范圍的商品數,當某個類目是大類目時,一般商品結果范圍數是會大于108的,因此,小于108的商品范圍數據會為空,這個情況是正常的。
為什么數據縱橫與生意參謀周維度的數據不一致?
數據縱橫周維度是從周日-周六,生意參謀周維度是從周一-周日,這是由于生意參謀暫時不支持國際化的控件導致的,后續會優化。
為什么數據縱橫與生意參謀的買家數、客單價不一致?
數據縱橫的買家數是APP端與非APP端直接累加,生意參謀的買家數是APP和非APP去重統計,統計邏輯不一致。生意參謀的更能代表店鋪真實的買家數和客單價。
為什么首頁實時概況的昨日全天數據與整體看板同一天數據不一致?
首頁實時概況的昨日全天取自實時落下來的數據,而整體看板是用歷史數據統計的,由于匯率問題,所以會有誤差。特別說明:一天結束時,昨日的數據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出來,為了數據不為空,所以實時概況里面的昨日全天取自實時落下來的數據。
為什么市場大盤、國家分析、搜索詞分析的默認數據量都不大?
市場里面的數據,必須要選中一個類目才會有數據,目前默認選中的是第一個類目的葉子類目,葉子類目的數據量一版比較小,用戶可以切換類目進行數據查看。
為什么實時播報-實時概況的對比日期不能選擇去年的數據?
實時播報-實時概況提供實時與歷史數據對比的功能,但是實時到小時的數據量太大,到小時的歷史數據只保存近90天的數據。
生意參謀與數據縱橫有什么區別?
生意參謀是數據縱橫的升級版,生意參謀將逐步迭代替換數據縱橫,將生意參謀在數據領域的實踐經驗賦能給速賣通商家,為商家提供更好的數據服務。等生意參謀完善后,數據縱橫會進行下線處理。
生意參謀的菜單模塊為什么不多?
生意參謀將采用分期迭代的方式逐漸替換數據縱橫,請商家朋友們持續關注生意參謀。
為什么商品排行的指標不能手動排序?
生意參謀的商品排行展示離線商品排行(實時商品排行在實時播報),提供所選時間范圍內有銷量或訪客的所有商品,有下載功能。這點與數據縱橫有區別,數據縱橫只能展示搜索曝光量TOP1000的商品,且國家下拉框只有5個國家。而生意參謀展示有銷量或交易的所有商品,且國家下拉框有30個國家,這樣生意參謀的數據量就遠遠超過數據縱橫,如果再加上指標排序功能,性能會受影響,所以生意參謀的指標不能手動排序,做成了支付榜、訪客榜這兩個榜單。
為什么搜索分析的TOP熱搜國家只展示了1個或者2個國家?
如果某個詞搜索熱度不高,熱搜的國家有可能沒有3個,因此,當熱搜國家只展示了1個或者2個時,是正常的。
為什么簽收的訂單數據這么少?
目前只能獲取到有明確簽收信息的訂單,平郵類、超級經濟無法獲取簽收信息。
為什么不提供最近7天支付訂單的上網異常明細數據?
目前提供的是明確的影響了7天上網率指標的明細,因此需要看7天之前支付過風控的訂單;針對已經明確超時的48、72小時明細,生意參謀會在未來補充進來。
為什么單品分析的周、月趨勢圖只展示了近3個月的數據?
目前生意參謀正在補歷史數據,會補全最近13個月的數據,請商家朋友們耐心等候。
為什么各個流量來源訪客數相加不等于店鋪的總訪客數?
流量來源是按路過原則的,一個訪客路過的所有來源都會加1,算為各個來源帶來的效果。而對店鋪維度總體來看是要去重只算1個訪客,這樣就導致各個流量來源的訪問數直接相加,超過店鋪的總訪客數。
為什么沒有活動大屏的權限?
活動大屏對報名最近一次大促(328、828、雙11)成功的商家開放,請積極參與大促活動吧。
為什么店鋪來源/商品里面各流量來源的訪客數累加起來比店鋪整體訪客數小?
店鋪來源/商品來源,默認是分平臺的(APP和非APP),沒有全部平臺,請注意您觀看的是哪個平臺的數據。正常是不會出現店鋪來源/商品里面各流量來源的訪客數累加起來比店鋪整體訪客數小的情況。如出現該問題,請通過平臺的客服反饋。
店鋪來源和商品來源里面的流量來源統計邏輯是什么?
①來源分類邏輯:頁面流量來源根據入店的上級頁面進行頁面流量歸類。舉例:訪客通過facebook進入速賣通首頁,然后通過速賣通首頁的搜索框搜索關鍵詞進入您的店鋪,這種情況,生意參謀會把訪客歸類到速賣通搜索。說明:該邏輯與廣告后臺的數據統計邏輯不同,廣告效果請以廣告后臺數據為準。
②流量指標(如訪客數)統計邏輯:根據訪客入店的上級頁面進行數據統計,如果一個訪客通過一個來源入店多次,會進行去重。
③轉化指標(如支付買家數)統計邏輯:一個訪客通過某個來源入店,然后在當天下單或者支付,才會統計為下單買家或者支付買家,如果隔天下單或者支付,不會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