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飛速增長,各地對充電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充電市場正在快速升溫,有研究機構預計,全球電動汽車充電市場的規模,在今年將增至550億美元,2030年則將達到3250億美元。未來十年,歐洲充電樁需求將從2021年的50億歐元增長至150億歐元。
行業大賣也盯上了充電樁出口這筆生意,香山股份正是其中一個。在互動平臺上,香山股份表示,公司歐標充電樁產品已布局海外直銷、海外電商等銷售渠道,并計劃于今年在亞馬遜等平臺上架。在充電樁這一賽道上,香山股份試圖通過跨境電商打開一個切口。
雨果跨境發現,香山股份在亞馬遜平臺有注冊店鋪,主營產品是浴室秤、廚房秤、行李秤等,在跨境電商運營方面已有一定基礎,對于充電樁產品在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或許能少走一些彎路。(PS:關注“雨果網”,回復“報告”免費領取獲取完整版《2023跨境電商行業趨勢報告》)
01
海外工廠或增加新能源產品線
香山股份布局充電樁出口業務主要是通過旗下公司均勝群英,是其在2020年收購的一家汽配企業,主要產品包括智能充電樁及高壓配電系統系列產品、汽車空調出風口系統、真木真鋁飾件等高端智能座艙部件,主要客戶覆蓋國內外眾多主流主機廠,長期配套奔馳、寶馬、大眾、奧迪、通用等知名品牌。
根據香山股份2022年上半年,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務占其營收的比例已經達83%,衡器業務營收占比為16%。
2023年1月11日香山股份發布公告,預計2022年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5818~6018萬元,同比+11.8%~15.7%,環比+41.6%~46.5%。公司業績穩步提升,主要系因公司新能源產品快速放量,疊加座艙部件向自主品牌與造車新勢力持續滲透,帶來營收結構改善與盈利能力提升。
而在新能源業務上,香山股份已布局智能充電樁、BDU、PDU、充電口高壓線束等產品,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業務實現營收2.02億元,同比+227%。其對外披露,在歐洲和北美已有制造基地,未來結合市場需求和產能情況,也將考慮在海外工廠增加新能源產品的產線。
據雨果跨境了解,香山股份已拿下蔚來、理想等頭部造車新能源車企,其中蔚來已成為香山股份2022年上半年第五大客戶,其營收占比達1.49%。此外,香山股份于2022年完成定增,計劃投資8.6億元用于新型直流充電設備、新一代AI智能交流充電設備、充電運營平臺等項目研發。
因此,對香山股份來說,2023年將是其充電樁等新能源產品搶占市場的關鍵一年。
有行業人士指出,充電樁這類自主品牌的產品在傳統外貿采購渠道的需求較少,數字化外貿的使用比例反而更高。
一位汽配賣家向雨果跨境表示,汽車本身就是“標準化”產品,而長尾的全車件又天然適合互聯網平臺打法,因此跨境電商渠道正收到越來越多賣家的關注,“傳統貿易時代絕大多數的中國汽配生產商都是給國外品牌做代工,沒有多余的渠道參與。”
“汽車出口的復雜性遠高于其他產品門類,僅以各個國家的認證標準體系為例,歐盟的EEC、海灣國家的GCC、俄聯邦的GOST認證,都將成為汽車出口到當地國家的一個巨大的門檻,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賣家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行業人士表示。
阿里國際站發布了最新的跨境指數,顯示過去一年新能源車充電樁的海外商機快速增長了245%,而未來還有將近3倍的需求空間,阿里國際站上充電樁需求主要來自歐美市場,其中英國、德國、愛爾蘭、美國、新西蘭是阿里國際站上充電樁搜索熱度前五的國家。
蜜雪冰城出海竟成全了東南亞人的體面?點擊視頻查看詳情!
02
海外政策紅利吸引中國“樁企”出海
充電樁出海的另一個有利因素是近兩年海外補貼政策紅利。
新能源汽車大行其道之后,對于充電的焦慮感使得人們非常關注一個概念——”車樁比“,即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數量的比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車樁比為3:1,美國16:1,歐洲13:1。歐美新能源基建發展晚于國內,相比國內市場,歐美市場同樣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實際上,海外重點區域對于充電樁基礎建設的補貼政策從2021年開始陸續出臺,細則不斷完善,并逐漸向供給側傾斜,從“新能源汽車補貼”到“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再逐漸轉變為“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充電設施運營補貼”。
根據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制定的氣候變化應對計劃,2030年前美國所售新車中將有一半是電動汽車,而充電網絡是這一計劃的核心部分。拜登此前承諾,到2030年在美國建設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并拿出75億美元的聯邦資金支持。不過,最新發布的規定要求,如果企業希望利用價值75億美元的聯邦資金建設充電樁網絡,充電樁必須在美國制造,并且需要采用美國主要的充電連接器標準,即"聯合充電系統"
德國在去年10月批準了一項計劃,未來三年內將投資63億歐元,在全國范圍內快速擴大電動汽車充電站的數量,計劃在2030年的時候達到100萬座(目前德國約有7萬座充電站)。而英國計劃要求新建住宅和辦公場所、超市等建筑安裝電動汽車充電站。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海外政策將促使公共樁、私人樁的推廣加速,2023年將有望迎來充電樁基礎建設的爆發。
由此,越來越多的中國”樁企“開始加速出海搶占市場。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最近兩年,很多國內新能源充電設施企業申請歐洲“出海”認證,認證企業數量實現近200%的增長。
據雨果跨境了解,目前出口歐美市場的直流/交流樁(含模塊)企業主要包括:科士達、英杰電氣(蔚宇電氣)、銳速智能,盛弘股份(歐洲為主)等。圍繞充電樁“出海”服務的配套企業則包括通合科技、一航科技、地木升能源、光導科技、賽特新能、英可瑞、特銳德等。
其中,道通科技自2021年9月正式對外發布全系列充電樁產品以來,22年其充電樁相關營業收入增長至9459.59萬元。公開信息顯示,道通科技2022年全年在全球參加超過170場展會,積極建設道通新能源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推廣。截止2022年底,道通科技不同型號的直流樁和交流樁產品均通過歐標和美標認證,主要拓展市場為歐美區域。目前其充電樁等新能源產品已進入Costco、BestBuy、HomeDepot、線上亞馬遜等海外渠道。
2023年更多潛力品類信息交流,歡迎參加3月14日CCEE選品大會深圳站,點擊此處即可報名。
回復“報告”,領取2023跨境電商行業趨勢報告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叫我趨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