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
美方祭出分階段"組合拳",構建關稅壁壘:
1. 對中國船舶運營 狙擊
中國船舶每趟美國航程需支付階梯式費用:2025年10月起每凈噸50美元,2028年將飆升至140美元。以22萬噸級集裝箱船計算,單次航程費用最高可達308萬美元(140美元/噸×22,000噸),年累計費用或突破1500萬美元。
2. 對華制船舶狙擊
對華制船舶實施"集裝箱+噸位"雙軌收費,2028年每集裝箱費用將達250美元。對比當前中美航線每個集裝箱約2000美元的平均運費,附加成本占比超12%。若以一艘裝載1.5萬標箱的船舶計算,單次費用即達375萬美元。
3. 汽車運輸船特別管制
針對中國近年快速擴張的汽車運輸船隊(2023年中國占全球訂單量82%),外國建造船舶按運力收費,首期每汽車當量單位(CEU)150美元。一艘7000CEU的滾裝船單次費用即超百萬美元。
4. LNG運輸遠期打擊
第二階段鎖定液化天然氣運輸,要求2028年前美國建造LNG船占比達25%,2035年升至50%。目前美國僅占全球LNG船建造市場3%,中國則掌握25%產能。
5. 設備關稅延伸打擊
將船岸起重機等設備納入關稅清單,劍指振華重工等中國企業(yè)。美國港口現役200臺船岸起重機中,170臺來自中國。
1. 造船業(yè)復興計劃
美國商船隊規(guī)模從1950年的2300艘萎縮至現役不足200艘,造船產能僅為中國1/20。新規(guī)要求船東若訂購美制船舶可獲三年關稅豁免,意圖重振本土造船業(yè)。
2. 供應鏈去中國化
通過成本杠桿倒逼航運公司轉向韓國、日本船廠。但現實困境是:韓國船企訂單排期至2028年,且造價較中國高出30%-40%。
1. 航運成本激增
德魯里航運咨詢測算,新規(guī)或使中美航線運費上漲15%-20%,推升美國通脹0.3-0.5個百分點。沃爾瑪、家得寶等零售巨頭已向USTR提交反對意見。
2. 航線轉移潮
馬士基、地中海航運等巨頭考慮將中國船舶轉投歐亞航線,美國西海岸港口貨物吞吐量或下降8%-12%。
3. 造船業(yè)洗牌
中國船舶集團內部人士透露,正加速研發(fā)氨燃料、核動力等下一代船舶技術,同時與中東、東南亞船東深化合作對沖風險。
1. 戰(zhàn)略資源反制
中國掌控全球60%稀土精煉產能,90%船用永磁電機稀土材料。業(yè)內傳言或限制船用特種鋼材出口,直接影響美國軍艦維修供應鏈。
2. 數字貿易壁壘
可能對亞馬遜、微軟等美企在華云計算業(yè)務實施對等審查,目前美國科技公司占據中國公有云市場65%份額。
3. 國際規(guī)則博弈
商務部研究院專家指出,中國或聯合歐盟向WTO提起雙重訴訟:既指控美國301條款的WTO違規(guī)性,也追究其破壞《國際海運協定》行為。
此次關稅戰(zhàn)不同以往:
- 波及廣度:涉及全球80%集裝箱運輸、60%能源海運
- 傳導深度:從造船鋼板到港口軟件系統(tǒng)全鏈條受創(chuàng)
- 持續(xù)時間:22年分階段計劃綁定美國產業(yè)復興周期
國際航運公會(ICS)警告:若中美海運戰(zhàn)升級,可能導致2025年全球供應鏈成本再增3000億美元,重現2021年蘇伊士運河堵塞引發(fā)的物流災難。這場沒有硝煙的"大洋爭霸",正在改寫21世紀貿易戰(zhàn)爭的規(guī)則與代價。
(編輯:江同)
(來源:SISA中墨供應鏈)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fā)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