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詐對電商行業來說仍然是個很重要的威脅。每年,欺詐犯會用各種方法欺騙賣家。現在,有一些欺詐類型在全球非常突出,有的并不會令人意外,但有的或許零售商聽都沒聽過。2017年起,零售商肯定是要處理此類情況的。
現在消費者網上下單,實際收到訂單卻申請退款對電商運營人來說也是一大危害。大部分情況下,“受害人”會聲稱包裹放在門廊上被拿走了,請求賣家賠償。這些消費者一般會留著產品,只有在產品發貨后他們才要求退款。這類欺詐的“罪犯”一般是普通消費者。
此類型的欺詐需要三個主要“支柱”才能執行。首先,罪犯會創建假的網上商店,稱低價銷售高價產品?!叭绻患潞玫搅钊穗y以置信,那么這件事很可能不是真的,”但仍然有消費者會被這些事物誘惑,從而讓欺詐犯收集支付及地址信息。
其次,被盜走的信用卡和個人信息將被用于訂購其他網上訂單中。在賣家發貨給真實的信用卡主人后,欺詐犯接著會使用這些信息再次購產品。由于這樣的交易發生在合法交易后不久,因此幾周甚至是幾個月時間都不會檢測出來這是欺詐事件。
不留證據的欺詐(clean fraud)必定會導致財產損失。欺詐犯盜走支付卡信息后就會去購物,還讓交易避開欺詐檢測。大部分情況下,欺詐犯會仔細分析目標的欺詐檢測系統,使用信用卡主人原有的信息。由于鍵入的是有效的持卡人信息,因此交易被判定為欺詐的可能性很小。
身份盜竊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種欺詐形式,主要方式包括網絡釣魚和盜號。信用卡及其他支付工具是欺詐犯的主要目標,傳統的身份盜竊中,罪犯會利用盜取的支付信息實行交易。而現在身份盜竊手段也在不斷更新。
現在身份盜竊犯使用的一種新形式是網域嫁接,或是讓消費者轉到錯誤的網站。由于消費者的支付信息都儲存在電商平臺數據庫中,所以相比支付信息,盜取用戶的賬號更加容易。除了消費者賬號,欺詐犯也會給商店賣家發送假的后臺。當欺詐犯控制一個網上商店后,被欺詐的買家數量可以很快從0上升到幾百名。(編譯/雨果網 方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