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認證的類型:
獨立認證:林場主聘請FSC認可的認證機構對其森林和經營狀況進行獨立的評估,適合大林場主。
聯合認證:不同的林竹將森林聯合起來作為一個經營單位尋求認證,并分攤認證的費用。通常由相鄰的林主組成的林主協會或合作社負責管理,適合于小型林主。
森林認證的目的:
1.提高森林經營單位的森林經營管理水平和森林生產力
雖然不同認證體系制定或應用的森林認證原則和標準有差異,但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推動森林可持續經營。各認證體系制定的標準中都包含了尊重國家法律,明確林地和森林資源所有權和使用權,維護當地居民權利,促進森林效益的發揮,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制定合理的森林經營規劃與監測評估,維護高保護價值森林等條款,這些條款都是從生態、經濟和社會三方面衡量森林可持續經營的重要指標。
2.促進并保證林產品的市場準入
森林認證的主要推動力是市場壓力,大多數企業是為了保證和開拓林產品的國際市場而開始認識,并重視森林認證的。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綠色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參加到抵制非認證林產品的行列中來。對于歐洲、北美等十分關注環境問題的地區的消費者來說,他們要求購買經過森林認證的林產品,以此項行動來支持森林的可持續經營。浙江昌化林場是我國第一塊通過認證的林場,其認證驅動力就是為了向美國的采購商提供木材來源證明,穩固其木制品銷售市場。
森林認證的特點
1.自愿性
森林認證是森林經營單位或企業在市場機制的驅動下,認識到認證的必要性以后,主動向認證機構申請認證的。森林認證有別于國家制定的法律和法規,它是由與森林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利益團體廣泛開展參與的自愿行為,沒有人或組織強迫其必須開展森林認證。
2.參與性
森林認證最初是由非政府組織發動的。它強調了群眾廣泛的參與,除了作為認證對象的森林經營單位而外,必須讓與森林經營有關的利益方,如相鄰的社區、政府部門、消費者、企業、科研單位和宣傳媒體等單位參加。只有利益相關者的廣泛參與,才能保證森林認證的評估代表了各方的利益,保證森林認證的公開性、透明性、公正性和可靠性,才能調動公眾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森林認證,才可能推動森林認證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
3.市場性
森林認證是以市場為基礎的。森林經營單位和企業要求開展森林認證的動力主要來源于林產品的銷售市場,如果沒有市場對認證林產品的需求,森林經營單位和企業不可能要求主動開展認證。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購買經過認證的林產品。他們通過只購買貼有認證標簽的林產品的行動來支持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未認證的產品相比,經過認證的林產品在商業上更具有競爭力,這是促進森林的擁有者和木材加工企業自愿開展森林認證的主要動力。
森林認證的程序
1.準備階段
森林經營單位應該首先確認自己是否有必要開展森林認證,然后再根據消費者或市場對某種證書的需求,選擇合適的認證證書和認證機構。
2.內部審核
森林經營單位在正式申請認證之前,應自己對本單位的情況進行初步評估,運用標準對其經營活動進行審核,了解本單位符合認證要求的程度,以確定在現有的條件下,能夠開展森林認證或開展認證尚需做的準備工作。在內審以后,應針對森林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3.申請
森林經營單位向認證機構提交認證申請書,正式提出認證申請。申請過程包括初步審核、雙方的會見、討論,至達成認證協議。認證機構要求經營單位提交有關森林經營管理的政策文件,闡明其森林經營的目的,證明本單位已經解決或正在著手解決存在的問題。
4.預評估
又叫做初審,其目的是認證機構初步了解申請認證的森林經營單位的情況,確定森林認證是否可行。初審以后,就可以確定是否可以立即進行認證,還是需要進一步改進其管理措施后,再進行認證。預評估包括實地考察、文件初審、聽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
5.主評估
(1)文件審核
為了確定與認證要求的符合程度,審核時應對被認證單位的環境與社會情況、森林經營方案、實施程序等文件進行評估,進一步核實與森林經營單位的管理體系有關的文件資料。
(2)實地評估
實地評估包括內部、外部指標審核。內部指標審核:根據森林認證標準,對森林經營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審核,其中包括對正在執行的科研項目、永久性樣地和主要保護地塊等的審核。外部指標審核:通過與直接受到森林經營單位活動影響的其他利益相關方的交談了解有關情況,還包括審核森林經營單位活動對重要集水區下游的影響。
(3)起草審核報告
實地評估結束,審核小組成員進行討論,根據認證標準評價所考察森林經營單位的經營狀況,起草審核報告。審核報告應說明:已經進行了審核、審核的程序和方式、審核結果和結論、授予或不授予認證證書。
6.同行專家評審
審核報告和相關文件資料交給由3名獨立的同行專家進行評審。這些專家必須具有豐富的開展森林認證的經驗和有關森林及其經營活動的知識,其技術專長,應達到國際水平。
評審專家給出評審意見,包括審核的認證活動審核方法的技術可靠性、檢查審核小組做出的結論的可靠性、審核報告已經包含了頒發森林認證證書所需的全部內容、以及審核報告需要修改的地方。
7.注冊并頒布認證證書
審核小組根據同行專家的意見修改審核報告,上報認證機構。批準審核建議后,認證機構即為森林經營單位頒發證書,未經認證機構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重制證書。
通過認證的森林經營單位,其森林經營活動或林區的任何變更,都應報告認證機構,由其決定是否對變更另行評估。未按照要求將活動變更通知認證機構,有可能導致森林經營單位暫時被吊銷認證證書。
8.定期年審
為確保被認證的森林經營單位的森林經營方案保持符合認證標準,認證機構在認證后要實施進一步的監督,定期審查森林經營單位的經營情況。森林經營認證一般在認證通過后由認證機構每年進行一次審查,5年后重新提交認證申請。
森林認證的費用
1.直接費用
又稱固定費用,主要是認證人員對申請認證的森林經營單位進行森林評估和審核的費用、以及年度審核的費用。其中包括認證人員的工資、差旅費等。直接費用通常付給認證機構,不同認證機構的收費標準不同,所以,森林經營單位在申請森林認證之前,應該進行多方咨詢,選擇聲譽好、收費合理的認證機構開展認證。
2.間接費用
又指可變費用,是申請認證的森林經營單位,為了使經營水平達到森林認證標準所做工作的費用。間接費用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與其經營狀況直接相關,經營狀況越糟糕,在改善和提高經營水平方面的投資就越高,間接費用就很高;反之,經營狀況越好,間接費用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