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宮以來,反復變動的關稅政策不僅攪亂全球貿易格局,持續的高關稅政策也對美國經濟和企業帶來負面影響,進口成本上升推高消費價格,影響消費者購買力,企業供應鏈也受到擾亂。
關稅重壓之下,不少賣家將目光投向轉口貿易,不過,從目前來看,轉口貿易這條路似乎也并非想象中一路暢通。
【應對復雜的國際貿易形勢,如何快速搶占全球電商市場機遇,5月15 日杭州亞馬遜全球機遇論壇,帶您探索市場新機遇,點此立即報名!】
一、約1.5億中國產品在韓國被查扣
據外媒報道,韓國海關總署于近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累計查獲價值295億韓元(約1.5億元)的非法轉口商品,這些本應來自中國的貨物被貼上“韓國制造”標簽,以規避美國針對中國商品的高額關稅。其中97%的違規貨物目的地為美國,較2024年全年62%的占比顯著攀升。
圖:Regtech Times
在韓國海關披露的案例中,企業主要因為“轉運加工”和“直接貼標”兩種方式被盯上。一個是電池材料“改頭換面”:中國產電池正極材料先運抵韓國,未經實質性加工即直接粘貼“韓國制造”標簽。該案件涉及貨值33億韓元。另一個是監控設備“組裝偽裝”:中國產監控攝像頭零部件被運至韓國組裝后,標注為韓國產品出口美國,涉案金額高達193億韓元。
為遏制此類行為,目前韓國成立了專項工作組,重點監控高風險商品供應鏈,并與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啟動聯合調查。韓國海關表示,3月已針對特朗普政府任內可能加劇的違規行為展開專項排查,一季度即發現多起“偽裝出口”證據。所有涉案企業及相關責任人已移交檢察機關,面臨刑事追責和高額罰款。
目前,韓國海關正加急攔截已進入物流鏈的問題商品,同時呼吁企業遵守規則,強調“任何試圖利用制度漏洞的行為都將面臨嚴厲懲處”。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墨西哥等最常用來轉口的國家,也都被列入高風險監管名單。
當下,特朗普揮的關稅大棒不僅攪亂全球貿易市場,也在尤其針對來自中國的跨境商品。隨著部分關稅措施已于2月生效,一些中國受影響企業迫于高關稅負壓力無奈只能冒險尋求規避途徑,從而降低出口成本。不過在今日凌晨,特朗普的態度似乎有所“軟化”,有美媒放風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大幅下調對華關稅,削減幅度可能超過一半。
二、美國關稅有望降低
日前,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獨家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將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高額關稅大幅下調,削減幅度可能超過一半,部分商品關稅將降至50%至65%區間。這意味著,特朗普第二任期內曾高達125%的部分關稅,有望顯著回落。
白宮高級官員透露,除了整體降稅外,政府還在考慮“分級征稅”方案,即對不涉及國家安全的商品征收較低稅率(如35%),而對涉及所謂“美國戰略利益”的商品則維持較高關稅(至少100%),該方案計劃在五年內分階段實施。
特朗普本人也在4月17日公開表示,不想繼續提高對中國的關稅,甚至可能考慮降低現有關稅水平,因為過高的關稅會導致消費者不買賬,影響貿易。這一表態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對持續高關稅政策的調整意愿。
然而,特朗普尚未做出最終決定,相關討論仍存在變數,白宮發言人強調,若有最終決定,總統會直接宣布,目前一切仍屬猜測。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對跨境中小商家影響甚大的800美金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即T86政策取消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就在前幾天,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發布公告,表示為了遵守2025年4月2日簽署的第14256號命令(EO 14256),將取消針對小包裹的800美元免稅政策。該命令旨在關閉關稅系統中的漏洞,并預計將于2025年5月2日生效行政,屆時來自中國的低價值貨物將不再享受免稅待遇。
圖源:CPB公告
據悉,CBP已于2025年4月22日下午5:00(美國東部時間)發布CERT環境更新,以便進行測試,主要涉及空運、卡車運輸及所有運輸模式的艙單和清關流程變更。
也就是說,自美國東部標準時間5月2日(具體執行日期需關注后續公告)起,之前價值800美元以下本可享受免稅優惠的貨物,需以T11或T01類的方式進行報關,并支付所適用的關稅和費用。一位物流商表示,目前確定的收費標準是:按照貨值的120%征收從價稅;或每批貨物100美元的特定關稅(6月1日起升為200美元)。
這一變更可能會增加進口成本,抑制電子商務的產品速度,并為此帶來新的合規要求。此外,調整還涉及對特定國家的政策措施,影響國際郵政網絡中的貨物運輸,將對跨境賣家造成重大影響。
文/雨果跨境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