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在哪里,營銷就在哪里。”
隨著用戶數量的水漲船高,TikTok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品牌進行KOL營銷的重要陣地。而TikTok的三大流量(短視頻、直播、廣告)分發渠道中,短視頻是占比最大的,短視頻在介紹產品內容時更是極具優勢。
那么,對于跨境賣家來說,怎么利用KOL+短視頻打通轉化路徑呢?
以下為您梳理4種TikTok網紅營銷的轉化與收割路徑,并分享一些常見的提升種草轉化的電商短視頻類型。
一、TikTok平臺活躍用戶畫像
據《eMarketer》報道,用戶點評平臺 Bazaarvoice 的調查結果顯示,TikTok平臺上的網購消費者會更加頻繁地瀏覽和購買商品。有超過 20% 的TikTok網購消費者表示,自己“一直”在TikTok瀏覽和購買商品,明顯領先于其他社交平臺。
圖片來源:https://www.insiderintelligence.com/
不過 Bazaarvoice 也表示,許多受TikTok影響而產生的購買活動都在平臺之外進行,包括其他電商網站和實體店等,甚至還包括Facebook和Instagram等競品。TikTok允許企業在資料頁中嵌入Instagram和YouTube官方賬號鏈接,以此將消費者導向Instagram和YouTube進行購物,這也是TikTok能夠帶動大量平臺外消費活動的原因之一。
此外,青少年用戶是TikTok在歐美的主要用戶群體。不過這類人群的購買力往往較低,因此很多年輕用戶會將TikTok上的購物內容分享給親戚或朋友,然后由對方在其他渠道代為購買商品。
03.平臺內直接轉化
除了投放合作以外,做東南亞和英國的商家還可以通過在TikTok博主或官方賬號的投放視頻上直接掛TikTok Shop小黃車,直接在TikTok平臺內部直接轉化。
當然此部分消費者用戶高度轉化,也會有相當一部分用戶會轉去其他電商平臺下單購買。
04.多次觸達持續轉化
根據消費者決策漏斗模型。在這個模型中,消費者先是認識這個品牌,繼而了解產品品質和特性,并有意識地記住并決定購買它。
從消費者第一次接觸到品牌的那一刻,直到產生購買行為,期間的任何一個階段品牌都可以對消費者施加影響,從而推進消費者決策的產生。品牌除了TikTok種草外,還可以如何加深品牌影響力呢?
可參考以下做法:
①.建立公司官方網站,增加品牌信任感
②.優化企業官網到谷歌首頁,提升品牌曝光
③.在維基百科中創建自己公司品牌、產品相關詞條,凸顯專業感和權威感
④.搭建海外社媒矩陣,觸達更多受眾;
⑤.利用whatsapp或Facebook群組,建立良好的用戶體驗和互動
這些做法都是在培養消費者的心智,是推進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環節。
可以為品牌產生長期深遠的粉絲沉淀與用戶粘性,從而實現品牌口碑、產品滲透力以及品牌影響力的提升。亦即我們常說的“長尾效應”。
三、5種提升轉化的種草打法
01.橫向測評
通過多款商品做橫向測評,快速幫助大家多角度了解出口商品特點,特別適用于3C和美妝產品。
賣家可以邀請專業測評博主,對不同店鋪的同類商品,圍繞賣點、功能、材質、價格等做真實客觀的對比測評,突出商品的優缺點,將真實感受反饋給觀眾,
讓觀眾獲得全面客觀的商品信息,輔助購買決策。
視頻介紹時要突出主題,比如“我做視頻的目的是給大家推薦一款好用的xxx”。
02.展示產品制作過程
這類視頻建議真實還原商品生產地及生產過程!
拍攝產品細節與賣點,適用于手工產品。你也可以通過商品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制作過程展示,或者詳細解說部分生產步驟的獨特性,分享外國人不知道的中國新鮮知識 。
03.深度講解商品
通過對商品賣點、價位等信息做多維度專業講解,分享個人真實使用感受。
除了針對產品本身講解,也可以介紹相關的品牌背景和科普知識。傳遞核心賣點,解決用戶痛點,給合適的人介紹合適的產品。
教程攻略
介紹商品購買攻略、使用技能,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正確使用商品,通過這種貼心的教程拉近與用戶的關系,從而達到種草目的。
①使用教程真人演示:對于使用有難度的復雜商品,可以通過真人口播演示、分步驟講解,指導大家如何使用該商品。
②分享購買技巧攻略:給商品做出一系列購買攻略。比如教用戶如何選擇購買地點、如何貨比三家才省錢。
③分享使用知識技能:手把手教觀眾解決具體問題,通過分享某種知識/技巧/技能,來售賣相關商品。
場景植入
可以拍vlog或是植入劇情故事,還可以借助專業團隊,制作高稀缺性、高質感的視頻。增加賬號粉絲粘性,進而提高轉化率。
①Vlog日常類:例如記錄日常工作點滴,展示試貨、進貨等準備過程,讓觀眾了解店鋪運營的真實情況。
②主題小劇場:可以嘗試沙雕、搞笑、反轉、中外文化差異等劇情演繹,但注意不要低俗,而且不要搬運過于陳舊的劇情套路,要有創意。
③高質感稀缺視頻:如果團隊資金比較充足的話也可以考慮打造動漫、電影質感的舞臺+特效,這類視頻往往是非常稀缺的。
以上相關廣告素材均采集于公開之信息,僅為研究分析所用,相關版權歸原著者所有。
(來源:HM-Ocean)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