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2-26 16:05
圖片來源/123rf.com.cn
雨果網從牙買加媒體近日報道中了解到,圭亞那(Guyanese)當局已經拒絕來自中國的1700箱Dost沙丁魚進入該國。
圭亞那食品藥品監督機構GA-FDD表示,當局采取該決定是在發現產品標簽上生產日期不正確,而且有些沙丁魚罐已經生銹。
GA-FDD主管Marlan Cole在發言中表示,11月29日,檢察人員對進口的沙丁魚產品進行了抽樣檢查。這些沙丁魚罐頭總的有1700箱,每箱有48罐200克裝的沙丁魚。
Cole表示經審核,條形碼信息顯示這些沙丁魚罐產于2014年8月1日,而不是標簽上的2016年6月1日。
他還說,鐵罐也都生銹了,這批沙丁魚罐頭的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自由銷售證書和安全證書也和往常不同。此外,標簽上也不顯示制造商名稱和地址,Cole表示這違反了該國食品藥品條例(Food and Drug Regulations)第18條。
Cole表示這只是影響GA-FDD下決策的一些原因。他說,按照《食品藥品法案》34:03章22 (II)部分,以及《食品藥品條例》(1977)第11條,批準該產品進入該國消費市場請求不通過。他指出,海關總署和進口商也收到正式的通知。
Cole表示,食品藥品監督局將公開不一致的銷售許可證書(Free Sale Certificate),方便圭亞那與中國相關監管機構之間的貨物裝運監管。
此外,為了防止未來還有其他不合格的食品從中國出口到圭亞那,產品上需要標明出口商和進口商的名稱和地址。
Cole提醒消費者購買食品時,要仔細查看標簽上的日期、地址、原產地、儲存方法、語言(必須是英語)和容器的狀況。(編譯/雨果網 方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