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肺炎病毒肆虐之后,全球四面八方搜集來的口罩紛紛進口我國,日本口罩貨架常有被售空,亞馬遜上的口罩和醫療用品大賣特賣,全球旅游業也因為肺炎疫情產生了陣痛,星巴克關閉近半數的中國門店,蘋果和麥當勞也關閉了部分店鋪,印度的汽車零件告急……除了這些之外,全球各國的經濟已發生了哪些肉眼可見的變化呢?
韓國消費者購物方式發生改變
據外媒報道,受肺炎疫情影響,韓國消費者正越來越多地轉向網上購物,首爾西部的居民Park Seon-hee周末呆在家里,取消了與朋友見面的計劃。她和老公選擇了訂餐,不過她現在正考慮在網上購買預制食品或自己動手做飯。電商平臺Gmarket表示,上周從周二到周三,家庭式午餐的銷量與去年相比,同比增長了723%。方便面、炒飯和燉菜的銷量分別增長了21%、16%和13%。
另一家電子商務公司Coupang的Rocket Delivery服務訂單量達到了330萬,創歷史新高,該服務保證了第二天的商品交付。但周六,該公司在其網站上宣布,由于新型冠狀病毒影響,訂單激增,最多可能會延遲兩個小時。
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影響,1月28日至1月30日,Tmon的家庭和食品銷售額也猛增了300%。雜貨配送平臺Market Kurly在周日關閉了冷藏產品的訂單,因為冷藏產品的訂單激增。另一方面,依賴線下交易的大大小小的企業的擔憂在增加。
日本:沖擊本地的旅游業,或擔心威脅東京奧運會
日本政府觀光局的統計顯示,2019年訪日的中國大陸游客人數達到959.4萬,占全年世界各地訪日游客總數的3成。以觀光和休閑為目的的中國大陸游客,平均每人在日本的旅行支出超過22萬日元(約14,000元人民幣)。
又因為肺炎疫情的肆虐,中國政府暫停了全國旅行社團隊游,未來幾個月內以觀光休閑為目的的日本游基本停止。按每月游客人數70萬計算,每個月觀光與休閑相關行業以及零售業的損失估計超過1,500億日元。
除此之外,日本人擔心今年夏天舉辦的東京奧運會會被取消,之類的“東京奧運會中止”的傳言和話題都成為網絡討論的焦點。
而日本在華企業也受到影響,在武漢等湖北地區的日本企業,則是全面停工、停業。比如汽車行業的本田,此次的停工和延遲會對日本供應鏈產生影響。
日本央行副總裁若田部昌澄周三表示,如果日本經濟復蘇中斷,日本央行準備加大刺激力度。
全球旅游業遭遇陣痛
根據世界旅游業理事會(WTTC)發布的《2019旅游對全球經濟影響與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旅游業為全球經濟貢獻了8.8萬億美元,這相當于全球GDP的10.4%。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對全球旅游業增長做出了1/4的貢獻。美國和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經濟體,占全球旅游業總GDP的35.2%。
據澳洲旅行社早前預計,今年也會有成千上萬的中國游客涌入澳洲,歡度農歷新年。澳洲旅行社此前一直在積極備戰。去年2月的農歷新年期間,共有68.64萬人從中國來澳。
“我損失了15個旅行團,中國是我們最大的海外旅游市場。”77歲的埃杰頓在2月3日接受外媒時表示。在過去的25年里,他一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經營自己的旅游公司“Koala Blue Tours”。中國游客是澳大利亞黃金海岸最大、最有價值的入境游客市場,2019年的消費達16億美元。
除了澳洲之外,土耳其的新春旅游也備受關注。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拉娜·福魯哈爾的觀察,最近在土耳其的經濟首都伊斯坦布爾,用250歐元就能住進原定價1000歐元的客房。很多商家打著中文“春節快樂”標語,但是,預料會被中國度假游客訂滿的酒店卻沒有什么人。
《福布斯》表示,對于全球旅游業來說,失去快速增長的中國旅游市場,即使是暫時的,也十分艱難。由于疫情影響,嚴重依賴中國旅游業的亞太地區正經歷中國游客缺失帶來的損失,而歐洲和美洲部分地區也同樣感受到了這種壓力。
北美促銷行業供應鏈中斷
供應商Logomark 的首席執行官Trevor Gnesin表示,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中國工廠的管理人員擔心春節后他們的員工不能按時回來。
Gnesin說道,一些工廠預計員工需要多幾個星期才能回來。“我預計供應鏈會中斷,這取決于工人重返工廠需要多長時間。這不會影響立即發貨,因為許多供應商在1月25日之前發貨。不過,很有可能會影響4月和5月的發貨。”
同樣,排名前40位的供應商之一Polyconcept North America 已開始收到消息,稱中國新年后可能推遲開設工廠。PCNA總裁Nicholson表示:“如果延誤超過一兩個星期,這顯然會產生重大影響。”
“已經有幾批貨物因為檢疫而延誤。這將影響我們的北美和歐洲客戶。”全球40大分銷商之一Geiger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Jo-an Lantz表示。
全球原材料價格或已出現大跌
據外媒報道,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原材料價格已出現大跌。根據數據顯示,如今,中國經濟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超過16%。不僅如此,全球一半的工業產品都在中國制造,中國進口的原材料占全球總量的一半。
同時,又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原材料的中國商家延遲或者停工生產,這將導致其他國家的也面臨的停工的危險。
當代觀察研究所(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Observation)所長劉開明稱,當代觀察研究所研究中國各地數百家企業的工作條件,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帶來的不確定性可能對許多制造企業構成打擊。 他表示:“如果能夠在2月底之前控制疫情,那么對制造業的影響將是可控的。如果在三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然沒有得到控制,那么中國的供應鏈的地位有所降低。”(來源:俄速通)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