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商務部上周五的時候公布了一個非常嚴峻的事情,消費者物價指標CPI在進入四月份后,上漲幅度已經超過了4.2%,遠高于預期的3.1%,說明整個美國市場正處于嚴重的通貨膨脹之中。
CPI是一個反映消費品物價和服務價格在一定時間內波動幅度的指標,被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市場是否存在通脹以及衡量通脹的嚴重程度。理想的情況就是2-3%左右,用小幅度上漲來保持市場活力。
而美國商務部上周公布的這個數據顯示美國現在處于比較嚴峻的通脹之中,這就是美國在今年年初再次簽下的萬億美金刺激計劃,大印鈔票的惡果之一。
歷史數據顯示,本次CPI的暴漲之后(4.2%)已經接近了198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甚至超過了08年金融危機。(對比一下,我國4月份的CPI指數只有0.9%)
CPI是真實反映物價的一個指標,在如此可怕的漲幅之下,肯定是物價的全方位上漲。扒一個美國網友的推特給大家看看,4個玉米現在在target要賣4.49美金,令這位網友直呼“有沒有人注意到食物最近正在瘋漲嗎?年初只要12-14刀左右的三文魚,現在要賣到19-21刀?!?
據美國當地的記者調查,統計了線下各大商超后,發現日常消費品的漲價非常普遍,基本上都在4月份漲了10%左右,其中玉米的漲幅最夸張,高達44%之多!
而近期美元匯率也因為放水印鈔票所以一直在降,我們跨境賣家面臨原材料(礦石、棉花等)進口成本增加,利潤空間遭到積壓的情況。這個時候趁著此次美國通脹的時機,就是各位賣家調整利潤空間的最佳時機。
跨境人的“內卷”
最近“躺平”和“內卷”這兩個概念相當的火,對應到我們賣家圈子里就是“佛系運營,隨緣出單”和“瘋狂價格戰,只有更低沒有最低”兩種情況。
用個比較形象的比喻來給大家解釋下“內卷”,本來某個類目出來,大家都和平賺錢,產品定價和質量都差不多,突然有個人冒出來,用超低的價格搶走了該類目絕大部分的單量,其他人被迫降低售價,一個比一個低,不夠低就沒有訂單。但是降低了售價賣家的利潤也在被極限壓縮,甚至虧損,只能降低產品品質來優化成本,最終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內卷。
注意,內卷和競爭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內卷中賣家利潤更少少了,顧客拿到的產品也越來越差,內卷之中沒有贏家,每個人都不情愿地被逼向更差的結局。
我相信最近很多賣家都在關注利潤空間、虧本跑量等等,這些都是跨境界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沒有人愿意做虧本的生意,但是盈利和成本的邊界在哪里?如果你上架就直接半價,直接成本價,那么一定有人比你更低,和你“內卷”,就算你能最低價賣,產品質量可以保證嗎?你能虧到什么時候呢?既然“卷”不過別人,難道就沒有一個不要“內卷”,好好賺錢的方式嗎?
我們自創建以來,一直和學員和粉絲提倡的都是高利潤打法,利用節日促銷和足夠多的站內外白帽流量來撐起這個利潤空間,就是因為價格戰是沒有盡頭的,今天你能1.99明天就有人1.98甚至0.99,比低價是沒有意義的,如何能在保證利潤的情況下把產品做起來,才是亞馬遜賣家需要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
現在美國市場正在加速通脹的大背景下,對我們跨境賣家來說是一個調整利潤空間的絕佳時機!一切日用品都在漲,此刻不漲何時漲呢?何況我們這邊的原料也因為美元貶值而成本變高,這個時候再堅持低價虧本跑量策略,只能更快把自己玩死。
(來源:跨境者商學院)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跨境者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