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量飆升:消費者興趣初現端倪
電商分析公司SmartScout的最新數據揭示了一個顯著趨勢:“made in USA products only”(只要美國制造商品)的搜索量同比增長了220%,而“made in America products only”也增長了130%。更為具體的是,諸如“American flag made in America”(美國國旗美國制造)這樣的細分搜索詞,其漲幅更是高達250%。特別是在4月,“made in the USA”的搜索量相比去年同期激增了五倍。這些數據無疑表明,消費者對“美國制造”產品的興趣正在迅速升溫。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搜索量飆升,但這種興趣尚未轉化為顯著的銷售增長。分析人士指出,消費者的搜索行為更多是出于一種探索欲,而非明確的購買意圖。這反映出,在消費者心中,“美國制造”標簽雖然具有吸引力,但尚未成為決定購買的關鍵因素。
品牌借勢營銷:策略多樣但謹慎
面對這一趨勢,亞馬遜平臺上的品牌商們迅速反應,開始圍繞“美國制造”展開一系列營銷嘗試。Avenue7Media最近首次針對“Made in USA”關鍵詞投放廣告,這一舉動標志著品牌商開始重視這一新興的市場熱點。此前,由于轉化表現不佳,該關鍵詞一直未被納入廣告投放范圍。
與此同時,不少品牌開始在商品主圖中加入“Made in USA”標志或美國國旗等愛國視覺元素,以在商品展示頁面更靠前的位置傳達產地信息。這種策略調整旨在吸引那些對“美國制造”感興趣的消費者,提升商品的曝光率。例如,杯架手機支架品牌Cell Phone Seat就更新了其在亞馬遜上的營銷內容,新主圖中不僅強調了“美國制造”的信息,還添加了“no tariffs applied”(不適用關稅)等字樣,以進一步吸引消費者。
此外,一些并非美國制造的品牌也在借機調整策略,試圖在關稅風暴中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偛课挥诜鹆_里達州邁阿密、在柬埔寨生產商品的Carrywell品牌,甚至在產品標題中添加了“Not Made in China”(非中國制造)字樣,以應對美國政府針對中國商品的高關稅政策。
挑戰猶存:價格與配送仍是核心考量
盡管“美國制造”產品的熱度在上升,但品牌商們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亞馬遜平臺的核心用戶群體長期以來更加關注商品價格與配送便捷性,而非產品原產地。根據電商分析公司Profitero的數據,亞馬遜已經連續八年成為全美線上最低價平臺,其平均價格優勢為14%。這意味著,對于那些以價格為首要考慮因素的消費者而言,僅有“美國制造”標簽可能還不足以促成購買行為。
相比之下,亞馬遜的一些競爭對手已經開始為消費者與賣家提供應對關稅和產地選擇的工具。例如,Etsy通過網站和App上的特色購物頁面和賣家展示項目,提升本土商家的可見度;Shopify也推出了新功能,幫助商家在結賬時管理關稅,并支持按國家篩選商品。這些舉措無疑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也加劇了亞馬遜平臺上的競爭壓力。
(來源:汽配跨境掃地僧)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