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极乐世界免费观看,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伊人,老熟女亂伦

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關注作者
您可能還需要
獨立站
國潮領航?破浪出海
立即報名
加入社群
獨立站近期活動

出海創投:先去印度還是印尼?

出海運營或投資時,如何比較印度和印尼這兩個國家?哪個市場更值得去做?如果都想覆蓋的話,應該從先從哪個市場切入?

出海創投:先去印度還是印尼?

出海運營或投資時,如何比較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簡稱兩印)這兩個國家?哪個市場更值得去做?如果都想覆蓋的話,應該從先從哪個市場切入?

墨騰創投團隊核心成員在兩國都工作、生活和創業過,也有在這兩個國家運營的項目。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四大人口大國,印度和印尼有一些共通點,也有很多差異,但是作出一個綜合判斷并不難。

一、市場基礎數據對比

我們先來看看數據。

都說印度是下一個中國,印尼是下一個印度,從下圖就能直觀地看出來:

出海創投:先去印度還是印尼?

亞太地區互聯網滲透率國別統計(單位:百萬)

根據統計門戶網站Statista的數據,截止到2018年1月,中國擁有7.51億互聯網用戶,排名第一,印度和印尼分別以4.62億和1.32億緊隨其后。

出海創投:先去印度還是印尼?

用戶體量上來看,印度具有絕對優勢,互聯網活躍用戶及移動互聯網用戶都比印尼高很多;除了印度的人口基數優勢之外,這兩年運營商Reliance Jio對移動網絡基礎設施的巨額投資,也使很多智能手機從原來的照相機真正變成了網絡入口。

但是,人均GDP上來看,印度農村地區的龐大人口拉低了整體水平,只有1940美元,印尼以3847美元領先。(大概相當于中國2008年的水平,中國2017年的人均GDP為8836美元。)

發展潛力看,印度和印尼的互聯網滲透率都不到40%。至少從人口紅利這個角度來講,這兩個國家的市場空間都還是非常大的。

二、基礎設施對比

1、移動資費和網速

印度的電信市場并未被政府壟斷。市場環境下的充分競爭,使移動資費越來越便宜。Bharti Airtel、沃達豐印度公司、Idea Cellular和剛才提到的Reliance Jio四大運營商常常處于激烈的價格戰中。

插播一個八卦,根據彭博社7月16日報道,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已經取代馬云成為亞洲首富,身價達到443億美元(馬云為440億美元)。這位印度爸爸在2016年推出Reliance Jio時,為客戶提供6個月的免費4G網絡,掀開了價格戰的序幕。

印尼有五大運營商,在市場占主導地位的是Telkomsel,有多數股份掌握在政府手中。第二大的Indosat Ooredoo是卡塔爾電信的子公司,最近一兩年好像沒以前激進。其他幾家規模都相對要小很多。相比印度,印尼的電信資費要更貴一些。

根據OpenSignal公布的4G網速排名,印度和印尼都排在靠后的位置。印度是因為用戶太多造成擁堵。而印尼的5大運營商中,沒有一家的4G平均下載速度高于全球平均值16.6Mbps。

2、移動支付

印度的移動支付已經是巨頭們關注和投資的重點,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早在2015年就向印度版“支付寶”Paytm注入5億美金。2016年印度廢除舊幣,2017年,軟銀注資14億美元,推進了Paytm一路高歌猛進。

然而印度央行的UPI支付網關在促進移動支付的同時,也讓電子錢包的存在收到了一系列的威脅,尤其是谷歌和Whatsapp都分別在印度推出了基于UPI的支付解決方案。

出海創投:先去印度還是印尼?

總體上來說,印度的支付基礎環境是越來越好的。但很多電商還是以貨到付款(COD)為主,消費者的移動支付習慣和信任度還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 。

而印尼則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上已經有無數的玩家,包括有場景的互聯網/O2O公司、有場景的傳統土豪、運營商和銀行獨立出來的支付公司等等,目前Go-Jek旗下的GoPay和力寶旗下的OVO算是步子比較靠前,但距離一統江湖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第三方支付還沒能成為助力互聯網模式發展和變現的有效推手。

3、物流

物流體系和成本是電商出海成功的重要因素。在過去的三年中,印尼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包括具有中國背景的J&T,以及其他頭部物流公司對主要島嶼和城市已經實現了全面覆蓋,服務水平和價格的可接受度也有很大提升。

當然,海關還是一個薄弱環節。去年七月份整頓之后,很多方面都變得更規范了,但是還存在很多信息不對稱,很多品類的進口難度也比較大。

從去年7月的整頓之后很多方面都變得更規范了,但是還是存在很多信息的不對稱,很多品類進口難度也比較大。(參見"印尼海關政策的改變"及"印尼物流現狀”)

國內對印度海關的了解也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印度海關對所有物品征稅,是就我們的了解,似乎比印尼還是相對要輕松一些。

三、互聯網發展階段對比

印度互聯網的第一個“春天”發生在2014年。當年,印度有800家互聯網企業獲得融資,Filpkart、Snapdeal、訂餐網站Zomato、Makemytrip等相繼崛起。

差不多那個時候,Flipkart、亞馬遜以及另一家印度本土電商Snapdeal開演了激烈的電商大戰。(Snapdeal之后被投資方軟銀拋棄;Flipkart 2018年被沃爾瑪收購)。

當時,很多資金進入印度市場的重要原因是,大家都不想錯過另外一個中國。但是大家很快就發現,印度市場距離中國的距離還有點遠。于是泡沫破裂,很多公司的估值大幅下調,另外一些則無以為繼。

從2016年開始,印度互聯網進入調整期,早期VC發現沒法投項目了。不過最近似乎有些回暖的跡象,這和電信、支付等基礎設施的提升有很大的關系。

在很多行業變現和盈利還不明朗的情況下,基礎設施的提升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用戶增長的機會。

印尼互聯網的發展完全是另外一個路線。印尼起步比較晚,在2012年到2015年,除了Rocket Internet下屬的公司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Rocket其實也是Traveloka的股東),印尼本土的創業企業和融資并不活躍。

然而2016年開始火起來了,Grab、Go-Jek分別獲得巨額融資,阿里巴巴收購了Rocket Internet旗下的電商平臺Lazada之后,資本層面印尼走上了快車道。不過兩三年下來,寡頭效應還是挺明顯的,并沒有形成一個很強大的生態系統。

墨騰創投認為,在發展階段上,印尼還有很多沒有開發的機會。目前這個階段,在印尼看B輪、C輪企業的投資人應該都會比較痛苦。還要一兩年才會出現下一輪現象性的企業。

印尼本地最大的獨角獸是共享出行Go-Jek,在Uber、Grab激烈的戰火中憑借更適合印尼本土的摩托車共享殺出一條血路。

Go-Jek是我們看到的幾乎唯一一個執行力很強的大型本土團隊了。 其他很多做得還算比較大的企業,在執行力上面多多少少都有問題。

相比而言,進入印尼的中國團隊這兩年也不少,從之前的游戲內容直播、短視頻,到最近的跨境電商(還是比我們想象的少)和消費金融。

中國團隊普遍執行力強,但多多少少都遇到了本地員工管理和人才缺乏的問題。

我們覺得這個問題短期內還不能被解決。畢竟,在互聯網行業有過經驗,打過大仗的人領軍創業成功的機會大很多,而印尼除了Rocket Internet之外,還沒有什么公司有大量的校友形成創業的生態。

本土的初次創業者則有很多因為認知的問題,并沒有有效的形成競爭力、緊迫性和勢能。當然,認知方面本地的投資人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四、創業環境對比

印度的創業氛圍則極其濃厚。我們參觀過德里、班加羅爾、孟買和海得拉巴的很多孵化器。里面還是有很多自我認知清醒、踏踏實實做事的人。很多朋友都被印度小強般堅持不屑的創業者騷擾過,因而對印度創業者感到反感,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是本地創業者的全部。

據微軟創投估計,2020年前,印度創業企業數量將增長至11500家。創業企業在政府層面也得到了高度支持。2016年1月,莫迪政府提出“印度創業,印度崛起”(Start Up India,Stand Up India)的口號,助力印度的創業風潮,在印度全國范圍內建立創業創新的生態系統。

當然,政府的口號一回事,做事是另外一回事。印度的企業家們普遍斗志昂揚,很喜歡拿中國企業對標。同時圈子也不大,我們在和印度創業者聊天室,經常會發現雙方有共同的朋友。

今年年初在班加羅爾一天之內就發生了兩次:一個B2B創業者的哥哥,和我們在新加坡某B輪VC的朋友是大學同學;而另外一個創業者的雙胞胎弟弟,則和同樣來自印度的墨騰產品總監是本科同學。

印度出海者少,本土創業者多,而印尼更像是中國企業出海的戰場。從2015年始,一批中國資本、中國創業者開始出海印尼,把在中國刮過的互聯網金融、電商、共享出行、頭條甚至醫患溝通平臺的“風口”都帶到了印尼。

跟印度相比,印尼本地的創業者還是比較放松的,似乎對“獨角獸”、“上市”等并不看重,不緊不慢,等待著中國資本的助推。說實話,我們還是不太喜歡這樣的風格。也就是這個原因,在印尼我們選擇了自己做項目,培養優秀的、有干勁的年輕人。畢竟在這個市場上長久的成功還是要靠優秀的本地人。

目前,印度和印尼都在為新一輪大選做準備,也許等大選過后,兩國的創業環境又會有新的變化。(來源:墨騰創投)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標簽

收藏

--

--

分享
墨騰創投
分享不易,關注獲取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