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于:美國專利商標局官網)
2025年4月14日,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突然宣布:自4月17日起暫停受理外觀設計專利的加速審查申請(Expedited Examination)。
這項被稱為“火箭通道”程序的調整,不僅意味著跨境賣家將失去“6個月快速下證獲權”的利器,更可能引發產品上市滯后、維權周期拉長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面對這一變局,企業該如何調整知識產權布局策略?
一、加速審查為何按下“暫停鍵”?
USPTO此次緊急暫停加速審查,是審查積壓、資源分配矛盾以及專利質量下降等多重因素的疊加。
1.審查積壓問題加劇
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專利積壓量已達78.5萬件,外觀專利平均審查周期延長至22.6個月!
2019年這一積壓量僅約為54萬件,增長45%。加速審查程序雖能實現2~6個月快速授權,卻因過度使用導致資源分配失衡,加劇了積壓問題。
(圖片來源于: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網)
此外,疊加特朗普今年1月20日上臺后發布的2項“首日”行政命令——強制聯邦雇員線下辦公以及削減政府工作人員數量,影響了USPTO 93%的遠程員工以及凍結800名新審查員招聘計劃,導致審查資源進一步受限,積壓問題持續惡化。
2.資源分配矛盾凸顯
在2025年1月19日實行的專利費用調整方案中,USPTO明確釋放信號:通過提高延續申請費用(最高達4000美元)、增設IDS(信息披露聲明)附加費等手段,抑制低價值申請。
暫停加速審查,或是為了短期內集中資源處理積壓案件,優化整體審查效率。
3.應對專利質量問題及欺詐性申請
近年來,USPTO發現大量外觀專利申請存在設計圖模糊、權利要求寬泛等問題,甚至有機構批量提交相似設計搶占申請日。
此次政策調整,也被視為強化質量管控的重要舉措,通過暫停加速審查加強審核力度,確保專利質量。
二、對跨境賣家有哪些影響?
對于依賴外觀專利保護爆款設計的跨境電商企業,外觀專利加速審查的暫停可能會帶來三大沖擊!
1.審查周期翻倍,錯失市場先機
以往通過加速程序,美國外觀專利2~6個月就能下證,熱門產品可在旺季前完成確權。
而普通程序審查周期長達23個月,若暫停加速審查,2025年春季新品專利可能延遲到2027年才下證。對于生命周期僅6-12個月的快消品和季節性商品,專利到手時產品可能已過銷售旺季,甚至已過生命周期。
2.維權窗口關閉,仿品肆虐
速賣通平臺數據顯示,70%的設計侵權糾紛發生在產品上市前6個月。
審查周期延長意味著:當正品專利終于授權時,仿品可能早已通過獨立站、社交媒體等渠道完成銷售變現。
3.應急成本壓力劇增
某智能家居品牌曾通過加速程序在3個月內獲權,成功阻止仿品上架。
若選擇分案申請等替代方案,需額外支付3000-5000美元費用,且可能觸發USPTO對延續申請的高額收費,進一步壓縮了賣家的利潤空間。
三、替代方案與應對策略
盡管政策收緊,跨境賣家仍可通過靈活策略應對:
1.巧用“時間差”布局全球優先權
通過《巴黎公約》在審查較快的國家(如中國、韓國)先行申請,利用12個月優先權期進入美國。
例如:某服飾品牌2024年6月在中國獲外觀專利后,2025年5月進入美國申請,既規避加速審查暫停期,又保留優先權日對抗后續仿品。
2.分案申請+延遲審查 組合拳
提交美國非臨時申請時,聲明延遲審查(最長3年),期間根據市場反饋決定是否推進。
若發現仿品涌現,可立即激活審查并提交分案申請,通過“母案保日期,分案爭速度”搶占主動權。
3.強化申請文件“一次過審”能力
近年30%補正通知因附圖不合格引發,可采用3D建模生成多視角線框圖,確保符合37 CFR 1.84標準。
USPTO數據顯示,附檢索報告的申請審查意見輪次減少42%。可附上現有設計對比分析,主動證明創新高度。
4.開辟“曲線加速”通道
通過專利審查高速公路(PPH),如在日本、韓國先獲權后,可申請美國審查加速。
對含技術特征的設計,關聯發明專利適用Track One優先審查(年配額15000件,平均獲權期10.8個月)。
After word寫在最后
USPTO表示,將每半年評估積壓情況,不排除未來重啟加速審查,企業需做好長期準備。
4月17日前已提交的加速案件仍按原流程處理,急需爆款的賣家朋友可把握最后窗口期。USPTO明確表示,暫停后提交的加速審查請求將不予批準,相關費用將被退還。申請人無需擔心已支付的費用問題。
(來源:麥穗說知識產權)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