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品牌工廠BrandsFactory
作者:周博
在短視頻、直播催生出一系列新的硬件設備需求中,市場體量達到百億人民幣的無線麥克風,成為了近幾年來增量迅猛的消費電子之一。
【5月22日,首屆賣家紅人資源對接峰會,與官方面對面對接服務。百萬網紅重磅亮相,現場1V1對接紅人資源、實力工廠!點擊報名】
就連消費電子頭部品牌大疆,也殺入了無線麥克風市場,并憑借品牌影響力與技術優勢快速出圈。在亞馬遜上,大疆售價169美金的DJI MIC MINI無線麥克風,近一個月的銷量超8千單。
而市場的火熱遠不止如此,某品牌名為“Mini Mic Pro”的無線麥克風在2025年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以29.9美元的售價,在亞馬遜上拿下了近一個月銷量超2萬單的成績。不僅如此,在Mini Mic Pro的獨立站主頁,頂部循環滾動著“每15秒售出一個無線(領夾)麥克風”。
無線領夾麥克風并不是什么新奇產品,最早出現在上世紀50-60年代。但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無線領夾麥克風的用途從舞臺表演、影視拍攝擴展到更多領域。2020年前后,無線領夾麥克風在逐步輕量化后,遇上了短視頻、直播高速增長帶來的拍攝需求,市場迎來了新一輪增量。
據QY Research發布的《2024-2030全球與中國無線領夾麥克風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顯示,2023年全球無線領夾麥克風市場銷售額達到了14.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3.61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22.9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6.81億元),2024-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6.94%。
其中,北美地區是最大的消費市場,2023年占有35.24%的市場份額,之后是中國和歐洲,分別占有26.67%和21.23%。
當前,受海外短視頻、直播內容滲透率的逐步提升,以及AI驅動硬件產品迭代的影響,無線領夾麥克風正迎來更大的市場需求,以及新增長曲線。正因如此,整個市場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廝殺。
01 把大牌“卷”降價
無線領夾麥克風已經走入了低價競爭,甚至將大牌“卷”下了水。
2024年11月,澳大利亞聲學品牌RODE(羅德)發布了新品無線領夾麥克風——Wireless Micro,這款一拖二的產品(即一個接收器、兩個發射器),以137美元價格登錄亞馬遜。在此之前,RODE的無線領夾麥產品中,只有一拖一(即一個接收器、一個發射器)的產品售價會低于200美元,但單價也仍高于137美元。
某位無線麥克風的海外市場負責人稱:“頭部玩家們的價格下探,本質是他們看中了這個賽道的增量”。他表示,除了羅德以外,影視麥克風的頭部品牌森海塞爾,也開始做200-300美金無線領夾麥克風。這是因為國內大量玩家在這個賽道成長起來后,讓原本只盯著頭部的玩家們發現,無線領夾麥市場還有大量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Hollyland的一名員工告訴品牌工廠,無線領夾麥克風在海外市場的價格錨點正在下沉。
Hollyland是2020年面世的無線領夾麥克風品牌,其背后的深圳昊一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昊一源科技”)成立于2013年,從OEM攝影圖傳工廠起家,在2017年開始做自己的產品,陸續開拓出了商業攝影圖傳、商業攝影通話系統、無線領夾麥克風和直播器材四條產品線。
從時間上來看,Hollyland是較早一批入局無線領夾麥克風的國內玩家。
2019年,RODE推出不足掌心大小的第一代Wireless GO,一改往日無線領夾麥克風體積大、麥克風帶線的外觀,將發射器與麥克風合二為一。這個看似簡單的形態革新,快速俘獲了一眾短視頻、直播內容創作者,以至于當時的各種視頻內容中隨處可見印有白色?的無線麥克風。
無線領夾麥克風從專業工具轉變為大眾消費品的態勢,讓Harman(哈曼)、Sennheiser(森海賽爾)、SONY(索尼)、SHURE(舒爾)等傳統音頻品牌嗅到了商機,老牌玩家們紛紛入局。
但隨著國內玩家們的入場,市場的主導權開始逐漸讓渡。
2020年,昊一源科技推出了首款針對C端市場的無線領夾麥克風產品LARK 150。從產品形態上,其方方正正的棱角設計,無疑是對標了RODE。但首次將磁吸充電盒的設計引入行業內,卻成為了后續一眾入局者的標配。
這一改變在RODE身上也體現的十分明顯,品牌在下調價格Wireless Micro的同時,也還在產品外形上做了一系列改變。不僅一改往日方方正正的形象,還為產品首次搭配上了幾乎是行業標配的磁吸充電倉。
從頭部品牌的動作中也不難看出,無線領夾麥克風市場在卷價格的同時,針對需求更旺盛的短視頻、直播場景,其產品的競爭方向也在迅速轉向。
早期,無線領夾麥克風圍繞續航、穩定性和收音距離等功能上做競爭。但隨著行業技術成熟,基礎功能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與此同時,磁吸充電倉、智能降噪、遠距離收音、多設備兼容等功能,也陸續成為各大產品的標配。
前面提到的大疆、Hollyland,其新品均做到了續航能在10個小時左右。收音距離上,100米都已經不夠看了。像索尼的ECM-W2BT,在開闊場景下的穩定傳輸距離為200米,而大疆的DJI Mic Mini最長穩定傳輸距離高達400米。
據公司員工介紹,昊一源在無線麥克風市場上的產品策略主打差異化競爭,從產品外觀、用戶體驗上切入去做整體產品形態和功能的創新。比如在充電倉之外,昊一源還先后推出了紐扣形態的麥克風產品、去LOGO產品,以及在功能上做了無線監聽。
02“白牌打白牌”
不僅如此,過去幾年,有著越來越多的國內玩家涌入無線領夾麥克風市場,產品功能性競爭也愈來愈激烈。
據一組依據電商渠道信息做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數字無線便攜麥克風市場的品牌數量超過450家。其中,不僅有音頻領域的專業玩家,也有智能硬件品牌、跨境電商公司和做攝影外設的等身份各異的玩家。
2022年,無人機、手持攝影行業頭部品牌大疆,推出了自己的無線領夾麥克風產品。在市場已經有大量百元級產品的背景下,大疆的無線領夾麥克風卻以300美元以上的售價取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
一位大疆的員工告訴品牌工廠,公司本來對麥克風產品沒有太多的期待,目的是為完善品牌旗下的產品生態。但大疆強有力的品牌力,以及自身過硬的技術實力,再加上麥克風與旗下攝影類產品有著極強的生態適配,使得其首款麥克風一經上市,即便是超2000元的售價,其單品銷量遠遠超出了預期。
亮眼的銷售成績,自然使得大疆后續又推出了多款無線麥克產品,在2024年用mini系列加入到價格戰中的同時,也開始用組合銷售的方式幫助麥克風出貨。
但大疆并不是唯一一個從品牌用戶的細分需求出發,切入到無線領夾麥克風市場的。
2023年,互聯網麥克風品牌Maono(閃克)推出了品牌的無線領夾麥克風WM900。Moano的母公司深圳摩羅志遠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于2014年,創始人是比亞迪前員工,在帶著公司經營跨境電商業務中,留意到了海外市場的麥克風需求。
2017年,Maono推出旗下首款桌面麥克風,目標用戶群體為直播和短視頻用戶。基于“互聯網麥克風”的產品定位,Maono俘獲了海外一眾對音頻工具有需求的內容創客。同時,在短視頻、直播逐步風靡海外的市場機遇下,一躍成為出海頭部品牌。
談及Maono做無線領夾麥克風的初衷,Maono的吳錦告訴品牌工廠,購買了Maono有線麥克風的用戶們,也會咨詢有沒有無線麥克風產品,他們也有一些外采等場景需要用到,這些反饋最終推動了旗下無線麥克風產品的面世。
據吳錦介紹,Maono有著許多對錄音有專業要求的用戶,所以產品在硬件上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Maono還為無線麥克風用戶提供了專業的錄音、修音軟件服務。
市場的細分需求,也催生無線領夾麥克風玩家們在產品上做更多差異化定位,比如產品的便攜性、更具拍攝美感的外觀、更簡單的連接和使用方式等,開始成為了不少新產品的賣點。
同樣是OEM企業的深圳市長豐影像器材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之初以麥克風貼牌業務為主,之后陸續打造了BOYA(博雅)、Saramonic(楓笛)等音頻品牌。在無線領夾麥克風領域,BOYA定位自家產品為“指尖麥克風”,強調產品的體積小,其最新產品的單個收音器不足5g。
但如今在行業內,單個收音器重量不足10g的產品比比皆是。
硬件圈的資深從業者Josen告訴品牌工廠,無線領夾麥克風的公模和產品方案現階段已經非常成熟,“500個以上,就能要求工廠改絲印”。再加上芯片和AI的發展,如今大量的入門級產品能夠滿足用戶日常使用的基本需求。
1688上,只要7塊多就能買到一款無線領夾麥克風。開篇提到的月銷超2萬單的Mini Mic Pro,其類似產品也僅需不到20元的價格,加上充電倉也才30元左右。
極低的準入門檻,與持續增量的市場,讓原本是頭部音頻品牌把持的市場,如今正變成一種“白牌打白牌”的混戰局面。
03 關鍵的兩年
現階段,各類玩家還是緊盯音視頻內容創作市場,以價格策略拉高產品的滲透率。
參考國內的經驗來看,據洛圖科技(RUNTO)發布的《中國數字無線便攜麥克風市場分析報告》顯示,短視頻、直播等內容產業的爆發式增長推動了市場需求,2023年中國無線智能麥克風銷量同比激增 443%,占總銷量的 21.56%。
而成熟品牌之間,不僅在形態、功能、價格上貼身肉搏,在營銷上也是卯足了勁兒。
以亞馬遜平臺為例,在平臺上搜索幾個常見的無線領夾麥克風品牌時,搜索結果頁面中其他競品的廣告推薦便會 “蹦” 出來。品牌工廠還發現,在谷歌搜索全球近一年的“mini mic”詞條查詢中,“dji mic mini vs hollyland lark m2”的相關查詢排進了人氣前五。
“看得出來,大家今年都在營銷和推廣商做了比較大的投入”,某無線麥克風從業者道出了品牌之間的緊迫感。
從當前無線領夾麥克風市場的玩家身份來看,上游的工廠、中游的經銷商,到下游的應用端玩家都已經入局,整體的玩家格局基本固定。這也意味著,行業將在近1-2年迎來一輪大洗牌。
在當下產品價格持續下探的背景下,供應鏈管理和運營能力差的玩家將率先出局。頭部玩家之間,技術優勢與產品賣點將成為生存下去的關鍵。
現階段,已經拿到成績的品牌們,也沒有放棄對專業級產品、對高端市場的布局。
深圳某個智能硬件交流群里,就有資深從業者點評BOYA:“成本控制的好,但產品力不行”。也或許是留意了類似的市場反饋,BOYA背后的長豐影像,針對無線領夾麥克風還有Saramonic楓笛,該品牌聚焦于專業級產品,瞄準高端市場。同時,在亞馬遜熱榜榜前十、產品售價低于30美金的MOVO,也是長豐影像旗下的。
這種既出貨,也布局專業級市場的做法,得到了很多玩家的認可。
現階段來看,海外專業級品牌的市場反應依舊不夠迅速,行業看點依舊集中在國內玩家身上。大家在卷價格的同時,各個品牌之間依舊聚焦于產品的形態、功能和用戶服務上做創新和優化,并積極拓展新市場。比如,昊一源在AI賦能、產品更好的收音效果上做探索,Maono積極開拓托國內市場。
如今的無線麥江湖,拿到結果的中國玩家們正在重構技術壁壘。
吳錦為化名
- END -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